新聞資訊
NEWS從安哥拉凱凱水電站的建設現場到馬里巴馬科第三大橋的通車慶典,從吉布提塔朱拉新港的繁忙碼頭到阿爾及利亞嘉瑪大清真寺的穹頂之下,湖北建設者的足跡遍布非洲大陸。在湖北省住建廳的積極引導下,湖北建筑業以過硬的技術實力、創新的建設理念和深厚的合作誠意,在非洲承建數百個標志性項目,涵蓋能源、交通、民生、文旅等多個領域,成為推動中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助力非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圖為安哥拉凱凱水電站
超級工程架起發展動脈,湖北建造彰顯硬核實力
在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浪潮中,湖北省建筑業以一個個“超級工程”書寫著“中國建造”的非洲篇章。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承建的安哥拉凱凱水電站,被譽為“非洲三峽”,建成后將滿足該國50%以上的供電需求,徹底改寫當地電力短缺的歷史;其在非洲累計承建近100個項目,覆蓋15個國家,水電、公路、港口等工程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加速器”。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馬里巴馬科第三大橋(中馬友誼大橋),攻克珊瑚礁地質復雜、強涌浪沖擊、高溫高鹽高腐蝕三大世界級難題,成為西非地區最大的援非工程,如今已成為連接馬里南北的交通樞紐,被當地民眾稱為“幸福橋”。截至目前,中交二航局在非洲9國承接48個項目,合同額約25億美元,碼頭、鐵路、公路等工程織就便捷交通網。
中鐵大橋局打造的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橋,作為北非首座斜拉橋,將河谷兩岸通行時間從1小時縮短至20分鐘,其“鋼鐵脊梁”不僅跨越了地理天塹,更架起了中非技術合作的橋梁。中建三局“十四五”以來在非洲簽約額達180億元,阿爾及利亞康斯坦丁歌劇院、剛果(金)礦建項目等,成為當地產業升級與文化傳承的新地標。
技術創新鑄就精品工程,樹立中國建造新標桿
湖北省建筑業帶著“創新基因”走進非洲,以技術突破填補當地空白,用精品工程樹立行業標桿。寶業湖北在吉布提塔朱拉新港建設中,采用直徑20.49米的鋼板樁圍堰技術創下同期世界紀錄,該項目與吉布提總統府雙雙斬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成為民營企業境外工程獲獎的典范,其創新應用的C50級白色清水混凝土技術,更開創非洲清水剪力墻技術先河。
中國十五冶作為有色行業“走出去”的先行者,在贊比亞、剛果(金)的礦山項目中,創新應用金屬礦用TBM技術、礦山數字化運營管理平臺,推動當地礦業從傳統開采向智能化升級。其承建的贊比亞謙比希粗銅冶煉廠、剛果(金)SICOMINES銅鈷礦等項目,接連榮獲中國建設工程(境外工程)魯班獎,成為中非礦業合作的樣板。
在設計領域,鐵四院為尼日利亞現代化鐵路拉各斯至伊巴丹段提供全鏈條服務,建成西非首條標準軌距鐵路;中南建筑設計院設計的剛果(金)中部非洲國家文化藝術中心,將成為非洲最大劇院,為文化交流搭建全新平臺。從勘察設計到工程建設,湖北智慧深度融入非洲發展脈絡。
綠色民生雙向發力,共筑中非命運共同體
湖北省建筑業在非洲不僅建工程,更播撒綠色發展理念,深耕民生福祉。中國十五冶在剛果(金)推進的“光伏+儲能” 項目,將清潔能源與礦山開發相結合,探索出“綠色礦山” 新模式;葛洲壩集團在建的安哥拉凱凱水電站,不僅提供穩定電力,更采用生態友好型建設方案,守護當地自然環境。
民生項目中,寶業湖北承建的吉布提東非物流中心,成為世界糧食署首個集存儲、包裝、轉運于一體的樞紐,保障了東非地區糧食安全;湖北工建在埃及、利比亞建設的數十萬平方米住宅項目,讓數萬家庭實現“安居夢”;鐵四院、中南建筑設計院參與的援非打井供水項目,為加納、坦桑尼亞等國解決近800萬人飲水難題,被當地民眾稱為“生命之泉”。
圖為世界糧食計劃署東非物流中心
政策護航搭平臺,湖北力量持續“出海”
近年來,湖北省住建廳始終將服務企業“走出去”作為重要抓手,通過政策引導、資源整合、平臺搭建,為湖北建造深耕非洲提供堅實支撐。2018年以來,湖北建筑業在中部國際產能合作論壇等平臺集中簽約非洲項目超40%,合同額累計數百億元;省商務廳牽頭成立的“鄂企聚航”平臺,為企業對接非洲市場、整合供應鏈提供便利,3個省級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區成為中非產能合作的重要載體。
從技術工人培訓到工程標準輸出,湖北省建筑業更注重 “授人以漁”。中鐵十一局參與運營的非洲鐵路項目,5年間為當地培養3000多名專業人才;安琪酵母、人福醫藥等企業在非工廠,帶動當地產業鏈升級,實現 “建設一個項目、帶動一方發展、惠及一批民眾”。
從尼羅河畔到好望角,湖北建造的印記已深深鐫刻在非洲大陸的發展坐標上。這些項目不僅是鋼鐵水泥的集合,更是中非友誼的見證、合作共贏的紐帶。在“一帶一路”倡議指引下,湖北省建筑業將繼續與非洲伙伴攜手,以更多優質工程、創新技術、民生成果,共同書寫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陳兆曦 吳江)
新聞鏈接:http://hb.news.cn/20250712/c3be3062f394428ab1ec1c3949df0203/c.html